首页 >> 养优文化 >> 唐胄家族研究 >> 详细内容
 
唐胄家族研究 >> 正文
海南古村攀丹与唐氏家族
日期:2019-07-01 15:27:2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626

 

 

                                                            林 明

 

提要:攀丹村至迟在宋代就是海外贸易港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自古便是贸易聚集地,这是古代攀丹村人文发展的有利条件。攀丹村的名称变化反映出了攀丹村发展的特点。明代以后的攀丹村人文开始不断发展,其中不但有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唐氏家族在攀丹村的发展使得攀丹村成为了古代海南文教发展较好的地方。攀丹唐氏人才世代不断,本文根据一些史料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考证。本文采用文学手法和历史考据法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浅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海南;攀丹;唐氏家族

 

攀丹村是海南的文化名村之一。攀丹村古称番诞、蕃诞、番疍、番旦,亦称番东等名,位于琼山东边,在南渡江西岸,(南渡江古称黎母水,海南岛最大河流)靠近出海口。由于攀丹村地理位置的特点,古时便是疍民聚集的地方,也是海南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在正德《琼台志》中有记载,原来的攀丹村有一条“学前水”经过,“宋人浚河导流,东经番旦村达大江入海,……古通番舶。”从这段记载可以推测,至少从宋代开始,海南攀丹村就已经是繁忙的港口和贸易聚集地。海南攀丹村也是古代海南文昌等县或南渡江东岸的商民们进入府城的必经之地,平时车马行人来往其间,形成闹市,使得攀丹村在古代就是个发展得比较快的地方。这些都是攀丹村这个海南文化名村得以形成的有利条件。

海南攀丹村名取自“手攀丹桂”,意指登科及第。古时本来有番旦、蕃诞等名称,后来为什么会改名为攀丹村呢?除了明代海禁后,原来的海上贸易受到打击,攀丹村作为通行番舶的港口的影响力减弱等原因外,主要原因是攀丹村人文的发展和攀丹村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说到攀丹村人文的发展,离不开攀丹唐氏家族。正德《琼台志》载“蕃诞村,在郡城东一里,县之首厢第一村也。唐氏世代居之,诗书衣冠,为郡望族,宋元版籍书儒户。”海南攀丹唐氏始自唐震。

唐震,字景声,广西桂林兴安人,宋淳祐初自台阁出守琼,是海南唐氏入琼始祖,南宋正奏名科文举进士和绍定二年特奏名科武举进士,历官司直、通判、知州、府帅等,墓葬琼山狮子岭。

唐震文武双全,且重视教育,这对唐氏后代的影响很大。后来攀丹唐氏家族科甲蝉联,所出人才之多为海南少有。唐震后裔共出进士6人,举人38人,其中文举人27,武举人11,解元2人,亚元2人。攀丹唐氏之所以能成为海南望族,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世代重视教育

唐震带领唐氏家族入琼后,便积极发展教育,与其子唐叔建(字宗立,有文学。宝祐间,任琼山县尉)置书数万卷,在琼山东厢筑“攀丹义学堂”,又名“攀丹义学院”,父子修圣贤之学,“兴礼教、以化黎民、郡人曾立碑颂之。”唐震后裔,继承和发扬了兴学重教的传统。例如,唐阊曾为郡学教授,专管文教之事,而阊之孙唐英,博通经史百家之学,“尝筑义学,教乡子弟一十余年,束修绝不道及。人号其居曰‘东善’。”后来唐胄又建“西洲书院”,(按:此书院原名“养优书院”,是唐胄为圆其父志,大力发展攀丹文教,在其父唐正原来所作的努力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请了当时官任参议的清河人张简题写。后来正德十四年按察司副使王弘改名为“西洲书院”,关于改名者是否王弘,还是王宏易,或者是王宏诲?根据唐胄自己所写的正德《琼台志》的记载“西洲书院,在郡城东一里许,正德间,主事唐胄建为读书所。清河张少参简以胄弃官归养而学,扁曰‘养优书院’。后宪副王巴山先生叔毅按琼,就号易今名,为记之。巴山王弘记:……。”(笔者认为王宏诲的说法明显错误,王宏易的说法显然是误传,正确的应该是王弘)大力发展攀丹文教,“西洲书院”一直开办到清代,后毁于战火。攀丹文教的发展也对海南的人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丘浚、王佐等海南乡贤名人,都是唐氏门人。王佐是唐瑶的外孙,其母唐朝选让王佐归攀丹求学;丘濬是唐舟的女婿(丘唐氏夫人是女诗人),与攀丹颇有渊源。

二、家学基础较好

唐震为文武双进士,本身对后代上进就具有强大的榜样作用,加上唐震为琼州长官,能为发展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在海南古代社会,发展教育的一个较大的困难就是书籍的缺少。海南孤悬海外,交通非常不便,这大大限制了海南古代社会的发展,也限制了海南古代教育的发展。在海南获取书籍的机会比内地要少得多,那么像唐震这样的人物由内地入琼,显然不会浪费机会,空手而来,必然携带了一定量的珍贵的书籍。而从唐震入琼后能这么快建立学校教育后代这件事情来看,唐氏家族确实拥有大量的书籍。以诗书传家形成了攀丹唐氏家族较好的家学,也是攀丹唐氏能成为书香门第、州郡望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积极参加科举

科举制度是海南望族形成的重要因素。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选才制度,也是社会阶层的形成机制。在中国古代社会,要想成为名门望族,参加科举是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情况在古代的海南也是如此。首先,科举制度讲求平衡和公正,海南虽远在边疆,但是通过科举也同样能改变命运;其次,中国古代社会以官僚阶层为最高阶层,人们通过经商虽能致富,但也是富而不贵,作为一种官本位的社会,唯有取得科名为官,否则无法富贵,即使是一支望族,如果不崇尚文教,不参与科举,也是“富贵难于长守”;第三,古代海南地处边疆海外,社会的发展与内地相比较为缓慢,通过其他方式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较少,所以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的名门望族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第四,海南自古便是移民岛,海南攀丹唐氏家族作为外来移民,一开始根基不深,容易被挤压而走向没落,为了能够在海南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加强族群的力量,提高族群的社会地位,因此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高,而积极参加科举,便成了不断促进海南攀丹唐氏家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攀丹唐氏家族出人才很多,其中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参加过科举而取得功名的。除了像宋代隐士唐文严、明代隐士唐寅等人物外,攀丹唐氏通过科举的人物也很多。例如唐次道,唐震之孙,为元代海南少有的举人,广西乡试中解元,授迪功郎,任琼州户禄;唐谊方,元代州郡教授唐阊之孙,明代海南第一个举经明行修之人,拜郡庠训导;唐舟、唐胄等人皆参加科举,获取功名。古代攀丹村有青云桥及青云路,是佥宪汪尧章根据唐胄的建议而修筑的,其间立有多个坊表,例如,青云坊:为进士唐舟立,“都宪”、“进士”、“会魁”、“省魁”四坊:为唐胄立,联桂坊:为举人唐卿立,联壁坊:为举人唐敬立,天衢坊:为进士唐亮立,解元坊:为唐濂伯立,文奎坊:为举人唐虔立,等等。

古代攀丹人文蔚然,唐氏家族所出的著名人物至今仍令后人纪念。

唐震入琼后,其长子唐叔建随之入琼并落籍于攀丹,生有二子,长子唐次道,次道公字希圣,举广西乡试解元,授迪功郎,出为琼州户禄,生四子;次子唐次翁,次翁公字希文,中元代诸科,任文昌县教谕,生三子。此后唐震后裔便在海南扎根繁衍世代相传。以下根据地方志对攀丹唐氏人物作一简单的梳理,主要根据唐胄所著《正德琼台志》,辅以《道光琼州府志》等史料来统计。

唐次道,唐震长孙,唐叔建之子。为元代海南少有的举人,广西乡试中解元,授迪功郎,任琼州户禄。

唐文严,字克宽,考中宋代诸科,迪功郎,宋末隐徳不仕,置广荫亭(松轩亭)。

唐洪,字君亮,唐震侄孙。考中元代诸科。任巡检,历升宁远主簿、奉议大夫、雷州同知。诰命七通。

唐阊,字公扩,唐次道之子,唐震四世孙。考中元代诸科,由山长升,郡学教授。

唐孔宣,州府书院山长。

唐道乾,唐孔宣之子,考中元代诸科,奏差。

唐安寿,字遯山,以文学,任琼山教谕。唐阊之子,唐震五世孙。至正间,典章儒学藏书。

唐谊方,笃儒学,有古行。元代州郡教授唐阊之孙,唐震六世孙。明代海南第一个举经明行修之人,拜郡庠训导。永乐三年,唐谊方六十七岁,以老请归,明太宗朱棣奇其状貌容止,说:“此老回去,还有十年寿。”后来唐谊方果然寿于七十七岁。常帮助乡里人,人称榕树公。以高风亮节教育后代。唐谊方之侄唐舟年少时经常向他学习,后来唐舟任官在外,常写信问安,唐谊方以诗回答:“勿忧吾有病,且喜汝无钱”,后来唐舟果然以清节名。被祀为乡贤。

唐英,字廷举,号直斋,元代州郡教授唐阊之孙,唐震六世孙。博通经史百家之学。乡里有人产生纠纷,多请其主持诉讼。建学校,发展教育,为人仗义行善,乡里有荒年,尽所有以赈债,有人号其为“东善”。

唐舟,字汝济,号顺庵,唐英之子,唐震七世孙。革除年间乡试,永乐元年(1403年)癸未复试,皆中广东亚元,永乐二年(1404)甲申举进士。任江西新建知县、江西佥事、衢州通判、监察御史、浙江巡按等职。在朝任职达30年之久,清正廉明,颇有风节,多有政誉,归故里无担石之储,年八十二,无疾而终。

唐乾之,唐谊方之子,唐震七世孙。安礼守静,精六书学。

唐乾畀,监生,府学训导唐逊之子,唐震七世孙。

唐乾与,唐谊方之子,安礼守节,善六书学。唐震七世孙。

唐亮,唐舟之子,唐震八世孙。跟随唐舟在内地游学,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中浙江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泗州判官、詹事府主簿、宁国府同知等职。

唐胄(1470~1539),字平侯,号西洲。唐正之子,唐亮之侄,唐乾畀之孙,唐震九世孙。生于明成化六年,卒于嘉靖十八年,享年69岁。唐胄出身仕宦之家,古代海南望族之后裔,自幼颖慧好学,博通经史百家,并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乡试中广东亚元,年28,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壬午科进士,年32,授户部山西司主事。以丁忧归。

按:唐胄此时是因葬父守制在家不能赴任呢?还是因丁忧而归?是马上回到海南吗?从一些材料上看,唐胄很可能是在考中进士后两年才回到海南,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明史》卷230记载:“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戸部主事,以忧归。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瑾誅,召用,以母老不出。”从这段记载看,唐胄是以丁忧而归,说明在回海南之前,就已经被授予官职。并非考中进士后就回海南,在家等待被授予官职,然后才因丁忧而不能赴任。

(2)明代有观政制度。进士及第后并不马上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这种制度从洪武十八年开始,贯穿整个明代。《明史》卷70《选举二》:“(洪武)十八年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敕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者仍称进士,观政进士之名亦自此始也。其后试额有增减,条例有变更,考官有内外轻重,闱事有是非得失。其细者勿论,其有关于国是者不可无述也。”《明宪宗实录》成化八年三月丙辰:“礼科给事中黄麟言:国家旧制,进士必办事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然后从吏部选用。”《荷牐丛谈》卷1:“弘治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诣太学先师庙行释菜礼,始释褐,分往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各衙门观政。”可见唐胄考中进士之后,可能并没有马上授官,而是在其他部门观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授予官职的。这种观政时间至少在三个月以上,有时候也进行半年。《明宪宗实录》成化八年三月丙辰:“诏下其章于吏部。尚书姚夔等覆奏以为:洪武、永乐间进士分拨诸司办事半年,吏部以次取选。”所以唐胄考中进士之后,可能待上了半年之后才被授予官职的。明代会试和廷试的考试时间一般在三、四月份,如果加上进士观政的时间,唐胄很难在考中进士之后马上回到海南。

(3)《弇山堂別集》卷55记载:“唐胄,广东琼山人,由进士十五年任,十七年致仕。”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用“致仕”,而不是用“以忧归”?古代官员一般70岁才正常退休,《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但是古代人也有用致仕、致事、致政等来表示退休,而且这里面还含有辞职回家的意思,所以“致仕”的用法并没有大错误,从唐胄20年拒绝任官的情况来看,用“致仕”两字一样能表明唐胄回海南的事实。且唐胄没有正常退休,而是在68岁的时候,因上《明堂享礼疏》被削职归田,因此,这里的“致仕”的意思应当指的就是唐胄回海南的事实。所以,从这段记载来看,唐胄可能是在弘治十五年考中进士,在两年后的弘治十七年才回到海南。

唐胄回海南后,20年不任官,其在家乡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了海南现存的最重要的地方史志之一《正德琼台志》。明代之前海南没有完整的地方志流传下来,直到明代,海南文化开始发展得越来越快,方志的缺憾便越来越成为当时海南人的心痛。丘濬位极人臣,“晚年尝言己有三恨,郡牒未修一也。”唐胄继承前贤之志,在人生最重要的青壮年时期,潜心20年而成一书,可想而知,此书的完成是多不容易,其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正德琼台志》为后代所保留的史料是非常珍贵的,至今我们研究海南历史文化,仍然不能离开此书。唐胄以自身之学问,最佳之精力来完成这本地方志,充分证明了唐胄不愧为海南古代之乡贤,可为后人永记。

嘉靖初年,《正德琼台志》完成,唐胄便官复原职,年52。后来迁广西提学佥事,积极组织土官、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又任云南金腾副使,消除土匪动乱。迁广西左布政使,以自己的威望消除了古田乱。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移山东,迁南京户部右侍郎。十五年,到北京户部任左侍郎。安南不贡,上欲讨之,唐胄上《谏讨安南疏》。郭勋想为其祖郭英请配享,唐胄上《驳郭英配享庙祀疏》反对。上欲祀其父入明堂配上帝,唐胄上《明堂享礼疏》争,被下诏狱,削职归田。后被赦,冠带恢复。不久后去世,隆庆初年,赠唐胄为右都御史。人称“岭南人士之冠”。

唐继祖,府学岁贡,唐舟之孙,唐震九世孙。长沙卫经历。

唐憬,府学岁贡,继祖子。

唐善继,府学岁贡,唐震九世孙。长沙卫幕。

唐显祖,府学岁贡,临武训导,唐继祖弟,唐震九世孙。所著《孝牛观鱼》、《礼狗慈猫》等说。刻行于时。

唐冕,字元瞻,唐乾畀之孙,唐震九世孙。幼年就显出天才,族兄唐善继称惊其才华之盛。张佥宪称之奇才。

唐敬,宣德丙午科举人,衡州通判。唐寅之弟。

唐卿,成化戊子科举人,唐胄之兄,唐震九世孙。永宁训导,改南城。

唐臣,府学岁贡,唐卿之弟,唐震九世孙。

唐绢,唐瑶之侄,唐震九世孙。明天顺七年(1463年)中举人,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张升榜进士,任江苏江阴县知县。

唐繗,字绍之,南城司训唐卿之子,唐震十世孙,处州府学训导。

唐鼐,唐震十世孙,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历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山东按察使等职。

唐穆,唐胄长子,唐震十世孙,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唐秩,唐胄次子,唐震十世孙,号海天孤鹤,府贡,任太常寺博士。王富玉书记曾为《唐胄诗文集》题名。

唐虔,宣德己酉科举人,唐瑶之孙。连城训导。

唐纲,知县唐瑶之侄孙,府学岁贡,怀集训导。

唐濂泊,唐虔之子,唐瑶之曾孙、王佐表侄,年仅18岁广东乡试中解元,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有“秀士无双”之称。

唐文栻,唐繗之孙,唐震十二世孙,孝友善诗。

攀丹村是古代海南望族——攀丹唐氏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海南人文发展的早期记忆,其浓厚的历史沉淀是我们应当珍惜的文化遗产。

 

点击数:626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