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优文化 >> 唐胄家族研究 >> 详细内容
 
唐胄家族研究 >> 正文
王佐为攀丹唐氏人写的诗和文
日期:2019-07-01 15:32:51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82

 

 

                                                                陈有济

 

攀丹村(位于海口市)是海南文化名村之一。攀丹村获此殊荣与攀丹唐氏的科举成绩有密切关系。攀丹唐氏自南宋末年始祖特奏公唐震渡海迁琼,七百多年间,英才辈出,仅明一代,出六位进士,其中有两对还是父子进士,令人称绝,至于族中的举人贡生,更是不胜枚举。这一海南本土的科甲望族,有“海外无双唐氏,天南第一攀丹”之称。

王佐与攀丹唐氏有渊源关系。王佐的母亲唐朝选是攀丹唐氏第七代子孙唐瑶的女儿。王佐曾在攀丹村读书,拜攀丹唐氏第一位进士唐舟为师。由于母亲的关系,王佐与攀丹唐氏家族过从甚密,这从下面这些王佐为攀丹唐氏人写的诗和文可以得知。

贺唐举人平侯

平生老战场,遇子三舍避。

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

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

况提魏武卒,往当桓节制。

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

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

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

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

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

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

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

磋磋老眊矂,久拼人共弃。

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

布泉班锦丛,脱粟杂鼎味。

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这是王佐写给唐胄的一首赠诗。唐胄,字平侯,号西洲,是攀丹唐氏的第九代子孙,其于弘治十一年(1498)秋赴省城广州应乡试,中礼魁、亚元,王佐作此诗相赠。唐胄于弘治十五年(1502)中二甲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提学副使、右参政、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左侍郎等职。嘉靖十七年(1538),因反对嘉靖帝以生父“献皇帝”祀明堂配上帝被下狱,后遇赦,翌年因病去世。隆庆元年(1567)朝廷追赠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唐胄一生勤于著述,对地方文化建设贡献颇多。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唐胄撰写和编纂的书籍共有14种。其中的《正德琼台志》一书体例独特、内容广泛、征引文献丰富、史料价值高,为海南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后人研究海南历史文化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

唐胄在《明史》中有传,传中称唐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魁”。

柬唐榕冈处士尚义二首

榕树公家有后昆,故家文献百年存。

如今子好万事足,但可怡情日弄孙。

 

椿株老祝八千龄,桂朵红攀第一茎。

仙籍行香书具庆,白头林下胜登瀛。

这是王佐为唐胄的父亲唐正写的两首诗。唐正,字直而,一字尚义,是攀丹唐氏的第八代子孙。唐正读书很多,好吟诗,但淡泊名利,未曾参加科考,著有《榕冈集》。

寄表侄唐濂伯必周

别后令人鄙吝萌,每临风月即伤情。

枕戈待旦君知否,不为功名为祖生。

代母祭表侄唐濂伯解元

维年月日,祖姑母致祭于侄孙濂伯解元之柩曰:呜呼濂伯,今日其何之兮!入门而弗见也,上堂而弗见也,入室而又弗见也。亡矣死矣,不可得见也。汝父未老,汝世未传,汝名未遂,汝节未完,胡为乎置委形于天地,乃长往而不还?兴言及此,可恨可怜。使汝有知,永不瞑目于重泉。

唐必周解元墓

洗马桥东水泊津,野田荒陌草如茵。

他时若问田边墓,五岭南来第一人。

唐濂伯是攀丹唐氏的第十代子孙,字必周,是王佐的表侄。唐濂伯是著名的才子,相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唐濂伯于景泰四年(1453)考中广东乡试解元,时年仅十八岁,可惜英年早逝,最终未及参加会试而卒。以上三首皆王佐为唐濂伯而作。

别唐必大

十年游宦未还乡,每遇新知倍感伤。

五夜漏催更苦短,两家情好话偏长。

凭君历历询州里,慰我悬悬念渭阳。

明发分襟还有待,九霄云路看飞扬。

这首诗大概是王佐在广东高州府同知任时为唐纲而作。唐纲,字必大,是攀丹唐氏的第八代子孙,曾任广西梧州府怀集县(今广东省怀集县)训导。

 

武昌送唐善继之长沙卫经历

君家柏府旧鹓班,莲幕官卑且自宽。

贞观传来犹有笏,西都相望好弹冠。

白蘋洲畔休移棹,黄鹤楼中尽合欢。

若问长沙风景色,江城吹角水漫漫。

这是王佐写给唐继祖的一首赠诗。唐继祖,字善继,是攀丹唐氏的第九代子孙,其曾任湖广长沙卫经历。此诗是王佐为唐继祖赴任长沙卫经历而写。

唐继祖的祖父唐舟是攀丹唐氏第一位进士,也是明代海南的第三位进士。唐继祖的妻子冯银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冯氏墓志

冯氏名银,字汝白,琼山那邕都人,教谕先生源女也。在襁抱中仅能言,父教以《诗》《书》,即成诵。稍长,博通经史。尤隐约深厚,谨守礼法,有古幽闲淑女之风。尝自序云:“昔先人任福建之龙岩,而予始生;再任江西之新城,而予始受《诗》《礼》之训。”此其在室时大略也。

及长,归同邑东厢唐氏善继。唐氏世族名宦,守乃祖侍御史颐庵先生遗训,清素澹泊,惟以读书业儒为事。冯氏至而喜曰:“是族风教可人,吾归得所矣。”动遵家法,奉姑陈氏,极其孝敬。一味之甘,姑未尝,不敢食。自奉甚粗粝,所以奉姑必精洁。凡姑之心所愿欲,微见其意即顺承,必至姑之心悦乐然后已。待妯娌弟妹以礼,有无通融,未尝较量。所亲或劝其为私蓄计,则默而不答,持志愈坚,而曰:“此所以乐吾姑之心也。”

始姑陈氏为妇时,事颐庵先生及祖妣太孺人杨氏也,孝养备至。太孺人尝病危,陈氏昼夜忧懑,至废寝食,私白焚香祷天,割股和羹以进。太孺人怪其羹美,食之尽。既而病愈已,乃知妇之所为,叹曰:“古人所谓无以报新妇恩,愿新妇有子有孙皆如新妇孝顺耳。”及得冯氏为妇,事姑如姑之事太孺人者,人以为陈氏孝姑之报云。奉养之余,织纺针纫不释手,针纫之工,尤极精致。时常口训诸子以圣贤之学,又自序云:“尝与子观书,至颜子箪瓢陋巷,舍书而作曰:‘吾与颜氏之子同俦哉!吾虽居于陋巷,朝焉命仆以耕,则有余食矣;夜焉督婢而织,则有余衣矣;暇则与子观书,则有余乐矣。又闻祖父尝爱山谷,不可断读书种。子之言,予实有契于衷,不自知其陋也。”此其言几于知道者,岂女子所能?其所作诗尤多,如挽父联云:“三春花木空青翠,千载松树自绿阴。”言空言青翠,则知其实矣;言自绿阴,则知其无主矣。以父无后,故云。然其言从容、潇散、涵蓄,不尽余音,此有诗人风雅,惜乎不幸为女子,莫自彰显于世也。

呜呼!昔卫庄姜许穆夫人录于仲尼而列为国风,今也岂有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者一为斯人重之,使其不泯也耶?平生诗文未尝出稿,既殁之后,善继乃持以示余,求志其墓,余因得而采之。所引其言皆出稿中语,从实故也。卒时成化某年某月某日,去生时宣德某年某月某日,享年若干岁。子男二:曰怡,娶周氏;曰憬,娶刘氏。女二:曰贵珍,适训导陈懋;曰贵瑜,适谭某。以某年月日卜葬于祖坟之左云亭山。

铭曰:珊瑚玉树,生于深渊。虽不见采,而贵则然。云亭之山,白石齿齿。天地无穷,永以宁此。

此墓志铭是王佐受唐继祖之托所作。冯银是明代海南著名女诗人,有诗五言绝三首,七言绝一首收录在明末陈是集编的《溟南诗选·闺媛诗》里。王佐写的这篇墓志是后人了解冯银基本事迹的宝贵文献资料。

 

 

点击数:482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