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七年夏,见《明史·礼志》
三代之礼,莫德于周。《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说者谓周公有圣人之德,制礼作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问而已,非谓有天下者,必皆以父配天,然后为孝。不然,周公辅成王践阼,其礼皆为成王而制,于周公为严父,于成王则为严祖矣。然周公归政之后,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于武王也。后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会《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昔有问于朱熹曰:“周公之后,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王之父配也?”熹曰:“只当以文王为配。”又曰:“继周者如何?”熹曰:“只以有功之祖配,后来第为严父说所惑乱耳。”由此观之,明堂之配,不专于父明矣。今礼臣不能辨严父之非,不举文武成康之盛,而乃滥引汉唐宋不足法之事为言,谓之何哉!若献皇帝得圣人为子,不待称宗议配,而专庙之祀,百世不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