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优文化 >> 唐胄事迹及思想研究 >> 详细内容
 
唐胄事迹及思想研究 >> 正文
海防观念:唐胄的海洋记述及外交观
日期:2019-07-01 16:32:1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600

 

 

海防始于明嘉靖朝。“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
册,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严于防自明之嘉靖始。”
从海防的定义看,一般是指“防御从海上入侵的敌
人,为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海洋权益
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措施和斗争”。也就是说,

海防的内涵既包含军事上的安全防

卫,也包含文化外交上的策略与措施。四周环海的海
南地处海防前线,明代海南人对海防有着怎样的观
念呢?代表人物当属曾经为越南征讨问题直接上疏
嘉靖皇帝的唐胄。唐胄(1471-1539),海南琼山攀丹
村人,罢官闲居海南 20 年,编撰了目前所见最早一
本海南地方志—— — 《琼台志》,这本地方志鲜明地体
现唐胄的海洋观念,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唐胄对海南港口、海岸、航线的认识较为
准确清晰。《琼台志》专门单列一章“海道篇”,分海
境、海防、海寇、番方四个部分。正如著者在前言中所
说, “海道篇”的编撰主要是为了海防的需要: “郡界
海外,接诸番,时有扬帆之警,我高皇帝所谓必加严
备,乃无警于民者也。今著为《海道篇》,使守疆者知
所慎。”唐胄在《琼台志》中描绘了海南港口的空
间位置。从方志记载可见,明代海南的港口已较为完
备,从本岛各港的航线里程看,可以分为东西两条水
路,东部沿线各港有铺前港、清澜港、调懒港、博鳌
港、莲塘港、李村港和临川港, “郡东水路半日至文昌
铺前港,半日至清澜港,日志会同调懒港,半日至乐
会博敖港,半日至万州莲塘港,日至南山李村港,日
半至崖之临川港”。西部沿线各港有东水港、博浦港、
洋浦港、乌泥港、抱罗港、保平港,这些港口距离海口
港均为半日至一日里程: “西水路半日至澄迈东水
港,半日至临高博浦港,日至儋州洋浦港,日至昌化
乌泥港,日至感恩抱罗港,日至崖之保平港。”这为我
们追溯海南的港口历史提供了史料基础。
《琼台志》对海南四周航线记载十分完备。首先
它记载了琼州海峡众多的渡口, “北自徐闻抵琼必渡
海,有海安、踏磊、冠头、那黄、老鸦洲、车仑等渡”;其
次对琼岛东北部、西部、南部的海航线路也记载清
晰, “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长沙万里石塘,
南海 瞭 望
OBSERV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11
2015.5 THENEW ORIENT
1992 年 1 月
创 刊
2015 年第 5 期
总第 215 期
东北远接广东、闽、浙,近至钦、廉、高、化”。同时,也
记载了当时的海上交通已初具规模, “开洋四日到广
州,九日夜达福建,十五日至浙江”。再次,对海外航
道的时速计算也十分明确, “崖之南,二日接占城外
番”。
第二, 《琼台志》对于历代海盗犯边的历史记载
十分清晰。《明会典》对宋以来中国的海军建制有如
下总结: “天下镇守凡二十一处,广东曰备倭巡视海
道副使、备倭都指挥,各一员。”而宋代以来倭寇进犯
海南岛的次数约有 20 次。宋代海盗十分猖獗,方志
引述了咸淳三年发生在海南较大的一次海寇事件:
“咸淳三年,海盗陈公甫、陈公发窃据临川港,自驾双
龙大船,衣服、器用逾法越制,大书榜文,自号三巴大
王,睥睨军印,占本军五十余户。远而漳、恩、广,近而
钦、廉、雷、化,海岸居民岁掠数百人入外番交易,沿
海居民无宁岁。至十年,我军逆战,明甫遁占城入交
趾,复还南宁军。”
[ 6 ] 469 陈公甫、陈公发以海南崖州临
川港为据点横行沿海居然持续了八年之久,可见当
时的统治者对倭寇犯边是无能为力、疏于管控的。到
了明代,随着海防体系的建立和海上作战能力的增
强,朝廷抵御海盗入侵的能力显然大大增强。“正德
十二年二月,倭寇登临高石牌、白庙等村岸,烧劫民
舍。指挥徐爵统领官军及报效义勇军民船只,追至白
浦大洋,合前所百户刘恩,坐督南头宋文瑞船,与贼
大敌。贼败,溺死无数。斩获贼级一十五颗,船四只,
夺回被掳男子五名。”
[ 6 ] 540
第三,唐胄在《琼台志》还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
庙宇、宗教信仰进行了详实的记载。如《琼台志》卷二
十六中记载了十所天妃庙(分布在琼山、澄迈、临高、
文昌、会同、昌化、万州、陵水、崖州、感恩十个县)的
方位、来源、捐建者以及变迁的情况,充分显示了修
志者具有较强的海洋文化意识,对海洋信仰习俗给
予了高度的关注。
唐胄在嘉靖朝升任户部左侍郎时,发生了一件
大事。当时朝廷准备攻打安南(即越南),礼部和兵部
提出出兵安南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安南废贡;二是国
内分争以肆割据。采取的具体动作是: “先选差锦衣
卫职官勘实久不入贡缘由,并见今篡主夺国罪人名
姓,一面整兵待报而发。”唐胄深入思考后,感觉此次
发兵事关重大,毅然上疏阻止嘉靖皇帝出兵。他说:
“以臣愚见,今日之事,若只欲致彼之修贡,其事甚
易,非但兵不必备,虽勘官亦不须遣。若必伐而乘隙
于不贡,则关系颇大,非但此未可轻举也。”紧接着,
唐胄从历史、地理、文化、现实财力等多方面提出不
能攻打安南的七条理由,力主和平解决安南问题。这
七条理由的提出,不是简单地讨论“打还是不打”的
问题,其中关涉对中越历史的深刻分析,也说明唐胄
十分了解中越地理环境和明朝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这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后作出的判断,反映了唐胄深
思熟虑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于南海周边国家和平
外交的远见卓识。

 

点击数:60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