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勃
提要:关于海口市攀丹村唐氏入琼始祖唐震的生平事迹,不仅现存史志与该村唐氏族谱的记载大相径庭,而且该村不同时期编写的唐氏族谱也说法不一,使该村唐氏后人和其他读者无所适从。现经考查,认为“旧志唐震”与“族谱唐震一”的事迹大致可信,“族谱唐震二”及“族谱唐震三”的事迹有悖史实,至于“会稽唐震”的事迹则与之无涉。
关键词:“族谱唐震”;“旧志唐震”;“会稽唐震”;生平事迹
海口市攀丹村历代人才辈出,是海南古代著名的文化村。发掘该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研究该村的历史名人事迹,对于宣传海南的古代文明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等,无疑都很有必要。据说该村唐氏居民的入琼始祖为宋代唐震,但唐震的生平事迹如何?由于该村唐氏族谱记载的混乱,现在几乎无人能够说清楚。因而,本文拟对其生平事迹进行探讨。
一、海南唐氏族谱和旧志对宋代唐震生平事迹的记载
现存海南唐氏族谱记载其入琼始祖——宋代唐震的生平事迹极为混乱,不仅现存史志与该村唐氏族谱的记载大相径庭,而且该村不同时期编写的唐氏族谱也说法不一,使该村唐氏后人和其他读者无所适从。现根据其记载内容观点的差异情况,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简称为“族谱唐震一”、“族谱唐震二”、“族谱唐震三”。
(一)关于“族谱唐震一”
据明王弘诲《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西洲唐公神道碑》(下简称《唐公神道碑》)载:“……公嗣孙恪走书京师,以碑铭请。……按《状》:公讳胄,字平侯,姓唐氏,西洲其号也。先世桂林之兴安人。宋淳佑间,始祖震刺琼州,卒于琼。子叔建荫琼山县尉,遂卜城东番蛋里,家焉。……”碑文末铭曰:“于烁唐氏,实始兴安。”
按:从上述可知,王弘诲所记唐胄家世,主要根据唐胄之孙唐恪所提供的“《状》”(即唐胄的生平传略),而该《状》资料显然来自攀丹村唐氏族谱或唐氏家谱,故将之归属于“族谱唐震”。文中的所谓“桂林”,在明代为桂林府,在元代为静江路,在南宋为静江府,在北宋为桂州,其治所都在今广西桂林市。所谓“兴安”,指兴安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全义县改名,一直沿用至今,治所即今广西兴安县。见《大明一統志》卷83桂林府。
按上所载,可得其事迹是:唐震,原籍南宋广南西路静江府之兴安县,宋理宗淳佑(1241~1252年)间,刺琼州(意为知琼州),卒于琼。其子叔建荫补琼山县尉,遂卜居宋琼州城东的“番蛋里”(即今海口市攀丹村,意为该处原是番人和蛋民聚居之地)。此简称“族谱唐震一”。
(二)关于“族谱唐震二”
据民国海南《唐氏大宗谱》第一册载:“宋:一世。入琼始祖,标其姓,尊始也。唐震,特奏名出身。历任台阁,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出为琼州帅守,总理琼州路等处军务,抗元卒于官。”所谓“卒于官”,意谓卒于琼州帅守任上,即卒于琼。
同书第二册《宗支谱纪略》载:“入琼始祖:唐二公讳震,字景声,原籍广西桂林府兴安县之南乡人。南宋时由特奏名科出身,历任台阁,诰授光禄大夫,晋太傅。淳佑初年,出为琼州帅守,管理本州路等处军务,卒于任。淳佑九年,卜葬于坟亭山,土名狮子球,坐丁向癸。妣夫人孙氏,景定三年卜葬于考坟之右。两坟并坐,石筑形方而长。石坟前一镌特奏公坟,一镌孙夫人坟。男一:叔建。女二。”“二世祖,震公男,叔建,字宗立。宋举文学,荫叙承信郎,任琼山县尉。时适俶扰,遂占籍郡城东门外蕃诞村居焉。卒葬特奏公墓右。……”
同书第二册收录清万宁县《夏欢唐氏族谱序》载:“若我唐族则不然,自震公以特奏名出身,历任台阁。宋淳佑间出知琼州事,卒于官,葬于琼山云亭地,为入琼始祖。”“宋:一世,入琼始祖:唐震,由乡举入特奏名科,进士及第。”
按上所载,可得其事迹是:唐震,字景声,南宋广南西路静江府(即明桂林府)兴安县之南乡人。由特奏名科出身,历任台阁,诰授光禄大夫,晋太傅。南宋理宗淳佑(1241~1252)初年,出为琼州帅守,抗元卒于琼。淳佑九年(1249年),卜葬于坟亭山(即今海口市琼山区之狮子岭)。子叔建,南宋举文学,荫叙承信郎,任琼山县尉。时适形势开始动乱,遂占籍琼州城东门外之蕃诞村。此简称“族谱唐震二”。
(三)关于“族谱唐震三”
据新编《南宋入琼始祖唐震家史集》之《家史前言》载:“家史是由我们唐姓南宋入琼始祖唐震公所传,而子孙世世代代传下去。”“南宋入琼始祖:唐震,字景声,登进士。任大理司直、临安府通判、信州知州、知府、三江提督。入柱国保和殿台阁、特奏,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以直言敢谏,谪出帅守广东南路、西路、海南琼州等地军务,兼琼州府知事。《宋史》记:震: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过者辄喜。……”并在末尾注明:“载《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一卷,一0一四页。载《宋史》,二百零九页《忠义传之五》。”。
按:笔者在这里所省略的部分,几乎全部照抄《宋史》卷450《忠义五·唐震传》的内容。详见下文。该《家史集》不记唐震籍贯。
按上所载,可得其事迹是:唐震,字景声,登进士。历任大理司直、临安府通判、信州知州、知府、三江提督。入柱国保和殿台阁、特奏,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以直言敢谏,谪出帅守广东南路、西路、海南琼州等地军务,兼琼州府知事。此外,还有《宋史·忠义五·唐震传》的全部内容。此简称“族谱唐震三”。
(四)关于海南及两广诸旧志对宋代唐震的记载
现存海南和广东、广西诸旧志记载宋代唐震的事迹都较为简略,兹胪列如下:
正德《琼台志》卷24《楼阁上·琼山县》“榕座”条载:“在郡城东一里蕃诞村,训道唐公谊方游憩之所。先公始祖震在宋守琼日,占籍此,手植二榕于门,历数百年愈硕茂。”意谓明代蕃诞村的二棵榕树为入琼始祖唐震所植。
正德《琼台志》卷29《秩官上·府·宋》载:“唐震,字景声,兴安人。淳佑初,自台阁出守琼。”
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7《秩官上·琼州府·宋郡守》载:“唐震,兴安人。淳佑初。”
万历《琼州府志》卷9《秩官志·官师·府·宋》载:“知琼州军事:……淳佑:唐震,字景声,兴安人。淳佑初,自台阁出官。”
万历《广东通志》卷60《郡县志四十七·琼州府·职官·宋知琼州》载:“唐震,兴安人。淳佑初。”
康熙《琼州府志》卷6《秩官志·官师表·府·宋》载:“知琼州军事:……唐震,兴安人。淳佑初,自台阁出守琼州。”
雍正《广东通志》卷26《职官志一·宋》载:“唐震,兴安人。淳佑初任。…… 以上知琼州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雍正《广西通志》卷70《选举·宋·荐辟诸科》载:“唐震,兴安人。举人材特科,守琼州,年次无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乾隆《琼州府志》卷5《官秩上·宋》载:“知琼州事:……唐震,兴安人。淳佑初任。”此又见道光《琼州府志》卷23《职官志·文职上·宋·知琼州事》等。
民国《琼山县志》卷18《金石志·清》著录清丘对欣《唐鹭洲先生墓志铭》载:“君讳声振,字玉堂,号鹭洲,琼山攀丹村人。宋景声公由广西兴安县官于琼,因而家焉,科甲蝉联,世称巨族。”所谓“景声公”,即唐震。
按上所载,可得其事迹是:唐震,字景声,南宋广南西路之兴安县人,举人材特科。宋理宗淳佑初,自台阁出守琼州(即知琼州事),占籍琼州城东之蕃诞村,曾手植二榕于门。此简称“旧志唐震”。
鉴于“族谱唐震一”与“旧志唐震”所记其籍贯和事迹基本相同,故可合称为“兴安唐震”。
二、全国性史籍对宋代会稽唐震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上,同时代姓名相同者虽然很多,但其生平事迹必定有所差异。由于“族谱唐震三”的事迹几乎全文照抄宋代“会稽唐震”的内容,故有必要来考察两者是否同为一人。关于宋代“会稽唐震”的生平事迹,全国性史籍记载很多,为彻底弄清情况,兹择要胪列如下:
据《宋史》卷450《忠义五·唐震传》载:“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杨栋、叶梦鼎居政府,交荐其贤。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过阙陛辞,似道以类田属震,震谢不能行,至部,又以疏力争之。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张世杰寻复饶州,判官邬宗节求震尸葬之。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庙号褒忠。官其二子。震客冯骥、何新之,骥后守独松关,新之守闽之新垒,皆战死。”这是“会稽唐震”较为完整的传记资料。
此外,还有以下史籍零散记载其事迹:
宋张淏《会稽续志》卷6《进士》载:“宝佑元年癸丑姚勉牓:……唐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下简称《全书》)此又见清《浙江通志》卷128《选举六·宋·进士》载:“宝佑元年癸丑姚勉榜:……唐震,会稽人。”(《全书》)
《宋史》卷46《度宗纪》:咸淳八年六月乙已,“以唐震为浙西提点刑狱。”(《全书》)
《宋史》卷47《瀛国公二王附》:徳佑元年二月“壬戌,大元兵徇饶州,知州唐震死之。故相江万里赴水死。通判万道同以城降。”“丙子,下诏罪已。以陈宜中为特进、右丞相兼枢宻使。……庚申,赠唐震华文阁待制。削万道同三官,罢之。”(《全书》)
宋王应麟《四明文献集》卷5《诰·唐震特赠华文阁待制诏》载:“勅事君能致身,封疆之寄为重。自古皆有死,忠义之名长存。……伯颜兵顺流而东,唐震度兵力不支,死于州治之玉芝堂。通判万道同以城降。”(《全书》)
宋无名氏《昭忠录》之《唐震(饶州守臣)》载:“元兵至饶州,通判纵妓女迎焉,将佐聚饮野寺止妓宿。诘旦,妓归言曰:‘昨所迎非真北人,其言语举止皆南人也,岂奸黠作饰为盗邪?’郡守唐震谋剿之,兵遂出。元兵亦冲入城,城内乱,震避于州治之后圃,为元兵所执,命之降,不屈遇害,有以酱缶瓦覆其尸于州治之庑下者。元兵据城后,戒毋掳掠,唯敷派撒花银输官。江东提刑黄大任言:‘敌势鸱张,如鄂如江州南康则卖降,如宁国府守臣赵与则弃城远遁,独饶州守臣唐震誓死不去,昨得判官邬崇节报,知为北兵所害,已下本州,如法官敛安葬,乞行褒赠。通判万道同轻徇迎降,乞行追勒。’于是赠震华文阁待制,赐谥,立庙,二子与京官恩泽。道同追三官勒停。有司具衣冠敛震,于其时得州印云。”(《全书》)
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5《少帝》载:徳佑元年春二月,“大元国兵破饶州,守臣唐震为兵所害,死于州治之玉芝堂前。丞相江万里寄居饶州,州人皆遁,万里坐守以为民望,兵入其第,赴水而死。万顷自南康来省兄,遇兵不屈,遂以磔死。”(《全书》)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7《下饶州》载:徳佑乙亥(1275年)正月,“大兵至饶州,守臣唐震竭力守御,城破,震为北兵所害,死于州治之玉芝堂。二十一日城破,二十七日邬判官始得其遗体,温然如生,遂具衣冠而葬之。前丞相江万里寄居饶州,州人皆遁,万里坐守以为民望,兵入其第,赴水而死。万顷自南康来省兄,遇兵不屈,遂以磔死。至死,骂声不絶口。……”(《全书》)
元陈桱《通鉴续编》卷24载:宋孝恭懿圣皇帝徳佑元年二月,“大元徇饶州,知州唐震、故相江万里死之。通判万道同以城降。”(《全书》)
《元史》卷127《巴延传》载:至元十二年二月三月癸酉,“(宋)知镇江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知宁国府赵与可遁,知饶州唐震死。而江东诸郡皆下,淮西滁州诸郡亦相继降。”(《全书》)
明王鏊《姑苏志》卷42《宦迹六》载:“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茍交。既登第居官以公亷称。咸淳六年,自知信州擢浙西提刑。过阙陛辞,贾似道以公田属震,震谢不能行。至部,又以疏力争之。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后知饶州,元兵入府治,执牍张案上,使震署降。震不屈,投笔于地,遂死之。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庙号褒忠。官其二子。”(《全书》)
《明一统志》卷45绍兴府《人物·宋》载:“唐震,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茍交。有言其过者輙喜。登第为小官,所至以公亷称。咸淳中,通判临安府。历知信饶州。元兵略饶,震城守,通判万道同风震降,震呪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破,不屈而死。”(《全书》)
《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名宦·宋》载:“唐震,咸淳间知饶州。元兵至,不屈自经死。”(《全书》)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27《贾似道要君》载:宋恭宗徳佑元年二月,“壬戌,元军略饶州,知州唐震发州民城守。时元遣使来取降欵,通判万道同阴使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微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耶?’城中少年感震言,杀元使者。已而元军登陴,众皆散。震入坐府中,元军执牍使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郴州守赵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万道同以城降。初,江万里闻㐮樊破,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喻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至是元军执其弟知南劔州江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池中,积尸如迭。翌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敛葬之。”(《全书》)
雍正《江西通志》卷63《名宦七·宋》载:“唐震,字景贤,会稽人。通判临安府,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防吏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全活无算。州有民佣童牧牛,牛逸而牧舍火,其父讼佣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宻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咸淳十年,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明年二月,兵大至,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玊芝堂。其仆前请曰:‘事亟矣,鄱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曰:‘民命皆系于我,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全书》)
清傅恒等《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94《宋·度宗皇帝》载:徳佑元年春正月(元至元十二年)二月,“元克饶州,知州事唐震(字景实,会稽人)、故相江万里死之。元军略饶州,知州唐震发州民城守,时元遣使来取降欵,通判万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元使者。已而元军登陴,众皆散。震入坐府中,元军执牍使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其兄与家人俱死。初江万里罢相后,闻襄樊破,凿池芝山(在饶州府鄱阳县北,唐刺史薛振常采芝于此,因名)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喻其意。至是谓门人陈伟器曰:‘大势不可为,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遂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本蜀人,王橚子为万里后)相继投沼中,积尸如迭。翌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敛葬之。事闻,赠震华文阁待制,谥忠介;万里太傅、益国公,谥文忠。”(《全书》)
清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卷150《宋纪一百五十·孝恭懿圣皇帝》载:徳佑元年二月“ 壬戌,元军犯饶州,知州会稽唐震发州民城守。时元遣使来取降欵,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数白金、牛酒、备降礼,微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耶?’城中少年感震言,杀元使者。已而元军登陴,众皆散。震入坐府中,元军执牍使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郴州守赵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万道同以城降。震始以忤贾似道,罢官家居。久之,起知饶州,至是死节,谥忠介。初,特进奉祠江万里闻襄樊破,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喻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噐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至是元军执其弟知南剑州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池中,积尸如迭。翌日,万里尸独浮出,从者敛葬之,谥文忠。”(《全书》)
清嵇璜臣等《钦定续通志》卷514《忠义传·宋四·唐震》载:“唐震,字景实,会稽人。既登第为小官,权贵有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既而还之,封题未启。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六年,知信州,擢浙西提刑,忤贾似道去。十年,起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并降元,元兵畧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守城,上书求援,不报。元使人入饶取降欵,通判万道同阴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元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番江门兵未合,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系于我,民死我何面目独生邪!’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遂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官其二子。震客冯骥后守独松关,何新之守闽之新垒,皆战死。”(《全书》)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81《宋纪一百八十一》载:宋恭宗德佑元年(即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壬戌,元军攻饶州,知州唐震发州民城守。时元遣使来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阵礼,微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耶!’城中少年感震言,杀元使者。已而元军登陴,众皆散。震入坐府中,元军执牍使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郴州守赵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道同以城降。震始以忤贾似道罢官,家居,久之,起知饶州,至是死节。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
《大清一统志》卷218杭州府三《名宦·宋》载:“唐震,会稽人。咸淳中,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全书》)
《大清一统志》卷227绍兴府二《人物·宋》载:“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有介节,既登第,历官所至以公廉称,擢浙西提刑,忤贾似道免官。咸淳十年,起知饶州。元兵畧饶,坚守不下。明年元兵大至,城破被执不屈,与其兄椿及家人皆死之。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全书》)
《大清一统志》卷228杭州府三《名宦·宋》载:“唐震,会稽人。咸淳中,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全书》)
《大清一统志》卷241饶州府二《名宦·宋》载:“唐震,会稽人。咸淳十年,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元。元兵畧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上书求援,不报。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欵,通判万道同讽震降,震叱之。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明年二月,兵大至,泉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兵入执牍,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逐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全书》)
《大清一统志》卷242广信府《名宦·宋》载:“唐震,会稽人。咸淳中,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輙为具奏复其身,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自诬服。震宻物色之,得童旁郡,狱遂直。”(《全书》)
按上所载,可得其事迹是:唐震,字景实,南宋会稽(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居乡,介然不茍交。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登进士第,历官以公廉称。宋度宗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咸淳六年(1270年),擢知信州。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咸淳八年(1272年)六月,迁浙西提提点刑狱。以执法严正,忤宰相贾似道,为侍御史陈坚所劾,罢官家居。咸淳十年(1274年),起知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时江东诸郡皆已归元,震独治兵为守御计。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二月,元兵围饶州,城破,不屈被杀,死于州治之玉芝堂。其兄椿与家人俱死。后宋廷赠其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庙号褒忠,并官其二子。此简称“会稽唐震”。
三、攀丹村唐氏入琼始祖唐震生平事迹的质疑
1.“族谱唐震二”及“族谱唐震三”事迹的质疑
从上述可见,“族谱唐震三”的生平事迹,明显是将“会稽唐震”与“兴安唐震”的生平事迹凑合而成。其漏洞和可疑之处甚多,诸如:
一是“族谱唐震三”的生平事迹既然全文照抄《宋史·唐震传》的内容,则说明其人只是“会稽唐震”,而不是“兴安唐震”。这就完全否定了“兴安唐震”的事迹。
二是所谓“入柱国保和殿台阁、特奏”,这些是什么官职?在《宋史·唐震传》也并没有记载这些官职。
三是所谓“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究竟在何时晋、授?为何史书只字不提?
四是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既没有“琼州路”,也没有“广东南路”名称。
五是“族谱唐震二”说“抗元卒于官”,但究竟在何地“抗元卒于官”?现存众多的史志都明确记载:南宋末年琼州安抚使赵与珞与部下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坚守于琼州白沙口(今海口市海甸岛),防御元军的进攻。后因元将购内应,赵与珞等人被执,宁死不屈,皆被元军杀害。如果“为琼州帅守”的唐震也曾在琼州进行抗元斗争,为何史志只字不提?又,《唐氏族谱》第二册《宗支谱纪略》明确记载:入琼始祖唐震,“淳佑九年,卜葬于坟亭山”。而淳佑九年(1249年)元朝军队尚未南下两广地区,海南安能已进行“抗元”?
总之,“族谱唐震三”虽全文照抄“会稽唐震”的生平事迹,但破绽百出,不仅不能证明他就是抗元被杀的“会稽唐震”,甚至连“兴安唐震”也难以成立。因为“会稽唐震”与“兴安唐震”的生平事迹迥异,尤其是“兴安唐震”并没有任何抗元事迹。由此可见,所谓“晋太傅,诰授光禄大夫”、“子孙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入琼始祖唐震事迹,实在难以令人置信。
2.“会稽唐震”与“兴安唐震”事迹的差异
从以上记载可知,“会稽唐震”与“兴安唐震”的生平事迹差异很大,其显著差异至少有七:
一是其籍贯不同。一为宋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为宋代广西兴安(即今广西兴安)人。
二是其履历事迹不同。很明显,现存“会稽唐震”的传记资料内容丰富,任职时间和职务名称具体、清楚,都只字不提曾来两广和海南任职情况。而“兴安唐震”的任职时间和职务名称既含糊不清,又根本没有任何抗元事迹,尤其是其所任职务与“会稽唐震”完全不同。
三是其死年不同。“兴安唐震”死于宋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而“会稽唐震”死于宋恭宗徳佑元年(1275年)二月,两者之卒年相距26年。
四是其死因不同。“会稽唐震”是由于坚决抗元,不屈被杀。而“兴安唐震”仅知其“卒于琼”,但死因不明。
五是其死地和葬地不同。“会稽唐震”是死于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也葬于饶州。而“兴安唐震”则死于琼州,也葬于琼州。
六是其出身不同。“会稽唐震”是名符其实的“进士”出身,而“兴安唐震”是“举人材特科”出身。
七是其儿子人数不同。“会稽唐震”抗元被杀后,宋廷曾“官其二子”。而“兴安唐震”只记其“男一:叔建。”
由此可见,“会稽唐震”不是“兴安唐震”,两者只是姓名相同而已。
总之,攀丹村唐氏入琼始祖唐震的生平事迹,存在的疑点很多。现经考查所得结论是:“兴安唐震”(即“旧志唐震”与“族谱唐震一”的合称)的事迹大致可信,“族谱唐震二”及“族谱唐震三”的事迹有悖史实,至于“会稽唐震”的事迹则与之无涉。